春节过后随着天气回暖,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到春耕春播的大潮中。据气象资料显示,自2月下旬以来,春播区大部气温普遍偏高,利于作物播种出苗。另外,专家表示近日(12-13日)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降水天气,帮助各地增加了土壤墒情,有利春耕春播工作的开展。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专家李小泉接受中国兴农网采访(梅艳 摄)
春耕以来全国天气形势总体有利
2月下旬以来,由于西北地区气温偏高,土壤解冻迅速,春小麦播种较常年同期偏早。进入3月,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春播进度略受影响。而华南地区自2月下旬以来,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早稻播种育秧进展顺利。
截至3月12日,华南大部早稻、四川盆地南部和云南南部一季稻处于播种育秧阶段,其中华南早稻播种进度比去年稍快。华南西部、四川盆地中南部以及云南西南部春玉米处于播种期。宁夏北部灌区春小麦播种接近尾声,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和陇南春小麦处于播种阶段。

广西村民用“铁牛”犁田(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东部迎“及时雨” 增墒促春耕
3月12-13日,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南以及华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水,局地大雨伴雷暴天气。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是一场很好的及时雨。

3月12日08时-13日08时全国降水量实况图(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专家李小泉分析,“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降水较多,除局地偏旱外,目前总体土壤墒情较好。此次降水又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冬小麦返青、春小麦播种十分有利。”

河北小雨滋润了正在返青的麦田(图片来源:中国兴农网)
华南地区目前处于早稻播种育秧阶段,需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前期降水偏少影响不大。李小泉表示,此次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对华南地区春种和后续插秧工作的开展均有好处。
对于长江流域来说,降水相对偏多,部分地区土壤过湿,可能对旱地作物播种不利,但因大面积春播尚未开始,整体影响较小。并且降水对水稻播种用水总体有利。
西南局地近期仍旱 需科学用水及时灌溉
自去年入冬以来,西南部分地区降水一直处于偏少状态。3月8日土壤墒情监测表明,四川盆地西部和四川南部、云南滇中等地的部分地区土壤缺墒或持续缺墒。截至3月7日统计,受旱较重的云南、四川两省耕地受旱面积达3376万亩,占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38%,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2928万亩,比常年同期均值偏多1倍多;四川省耕地受旱面积448万亩,比常年同期均值偏多74%。

西南旱区无雨日数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兴农网)
预计未来几天,云南中部仍无降水,土壤缺墒持续,对适时春播有一定不利影响。
“西南地区的雨季一般要从4月底或者5月才开始,”李小泉解释道,“雨季来临前的这段时间,西南地区的旱情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现在的旱情对春玉米、春花生的播种、生长有一定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农民朋友可以在零星降水来临时,抢墒播种旱地作物,并做好蓄水工作,计划用水。同时注意后期天气预报,适时开展一季稻的育秧工作,可采取在水源附近集中育秧等措施,确保水稻的种植面积。
另外,气象部门可抓住机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水源。相关部门可积极开发水源,做好水资源调配,指导农民及时灌溉,科学抗旱。
预计全国气温仍将偏高 农田需保墒防灾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我国除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3月17-18日,将有新一股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华北、东北等地有4-8℃降温,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及辽宁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沙尘天气;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雪;南方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和华南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雨。
专家提示,对于北方地区,不断回升的气温和春季多风的特点将加快土壤水分蒸发,目前墒情虽然较好,但仍需采取适当的保墒措施,预防后期干旱。
华南地区将进入前汛期,雨水增多,需注意局地强对流天气对春播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从气候角度看,长江流域此时处于低温阴雨易发时段。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的迹象,但后期仍需给予关注,以备无患。”李小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