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农事气象
|

站牢天气“岗”放好预报“哨”

站牢天气“岗”放好预报“哨”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2010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开始在农业大省湖北开展县级农业气象服务试点,到今年,湖北省共有19个县(区、市)被列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在近3年的过程里,这些试点县(区、市)均围绕所辖区域的农业主导产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现在,这种“专业气象服务”的荆楚实践已开始效应渐显。

  11月27日,记者来到武汉市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采访,该合作社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街莲花湖大队万亩快生基地,由武汉市市级农业核心示范户、2008年奥运火炬手赵礼强发起并带动56户农民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已扩至农户千余户,快生菜面积万余亩。

  赵礼强说,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给蔬菜种植带来了20%的增收效益。尤其是武汉市农业气象实验站引进的物联网技术,农民通过网络终端,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大棚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等,为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做好农业气象实验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对设施蔬菜的气象实验研究和服务,因为设施蔬菜是东西湖区的一大主导产业。”武汉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长杨文刚告诉记者。为此,武汉市农试站建立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气象实验监测网络,并在5个蔬菜种植示范点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气或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以指导农民科学种菜。

  在以粮棉油和水产为主导产业的荆州,气象服务的作用,农业感触更深。

  王全美是荆州市太湖港管理区的种植大户,承包了70亩地种植小麦和棉花。他告诉记者,原先没有农业气象服务的时候,连什么时候刮风都不知道,早些年种植莲子,每年能采摘一半就不错了,另一半都被大风刮到了水里。今年4月12日,荆州市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全市四分之一的小麦出现倒伏,荆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及时编写了天气对小麦影响的报告,并提出了小麦倒伏后的管理和病害防治建议,使得恶劣天气对小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气象部门要掌握好天,我们农民要运用好天。”王全美说。

  韩立文是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的水产养殖大户,他养殖了28亩水面的青鱼。他说养鱼最怕浮头泛塘,因为现在的养殖密度很大。从去年开始,荆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在雨台村安装了一个气象预报电子显示屏,同时在另一水产养殖大户何万军的养殖水面上安装了监测仪,以便养鱼户们能及时掌握天气及水域情况。“在得到气象部门的泛塘预警后,我们就需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韩立文告诉记者。

  韩立文所说的浮头泛塘预警是荆州市农业气象实验站从今年6月25日开始发布的。荆州市农业气象实验站副站长苏荣瑞向记者介绍,荆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研究和服务都是紧紧围绕着全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进行的,防止四大家鱼浮头泛塘实验很成功,现在已在水产养殖水面大面积推广。同时试验站进行的水稻涝灾保险理赔标准实验研究、作物涝渍调控实验、水稻高温逼熟实验也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宜昌市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柑橘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柑橘产区。柑橘树的日常管理相对简单,但采摘销售时需要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所以,宜昌市气象部门对柑橘的服务就主要体现在了销售环节。

  宜昌市气象台工程师李芳向记者介绍了气象服务柑橘销售的情况:宜昌市现有柑橘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了250万吨,全市有40多万农户100多万农民以柑橘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气象服务环节涉及到产地和销地两块,如果未来几天产地有降雨,气象部门就要通知农民不能采收,免得不好保存;如果未来几天销地有降雨或者降雪,那就有可能这边的柑橘运不出去,这时候也要告知农民不能采摘。这样服务对象就包括了农民和经销商两部分,而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的则是设在农业局的柑橘销售办。

  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军田坝村气象服务站里,农业技术员李大春让记者观看了气象服务柑橘销售的电脑界面。界面上既有当地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情况,同时还有主要销售地如哈尔滨、北京、沈阳、太原、济南、西安等城市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而所有这些信息基本都能及时发送到全村1700多户人家的手机上。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主任、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告诉记者,湖广熟,天下足。目前,湖北省农业气象服务已有6大类、26种服务产品,内容包括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8种经济作物(烟叶、茶叶、花生等)、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等。气象助力农业生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还将会不断地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