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农事气象
|

西南持续阴雨考验秋收秋种 今年粮食能否九连增?

西南持续阴雨考验秋收秋种 今年粮食能否九连增?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兴农网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进入9月,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秋收秋种工作。然而,近期西南地区持续阴雨,局地甚至出现大雨,影响了当地玉米等农作物的收获进度。西南阴雨是否会像去年的华西秋雨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今年全国的秋收秋种情势又如何,粮食产量能否九连增?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兴农网联合中国天气网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

西南持续阴雨考验秋收秋种 今年粮产能否“九连增”?

  西南持续阴雨考验秋收秋种 但对全国粮食丰收无影响

  近期,西南大部地区笼罩在阴雨当中,秋雨绵绵,雨势不大,普遍都是小雨的量级,但局地出现了中到大雨。

  “持续阴雨使得大春作物收晒进度受到影响,多雨也使得各地土壤偏湿,不利于晚秋作物的管理,给油菜备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毛留喜说,不过,目前西南地区处于气候上的湿季,降水总体有利当地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增加和农业生产。而且,西南地区并非全国粮食主产区,对全国粮食产量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据毛留喜介绍,西南地区尤其是云、贵两省这几年整体降水偏少,旱情较重。当地的气候特点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大概在5月至9月。这几年湿季来得晚、结束的早,加上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干旱较严重。总体来说,西南地区的降雨对增加土壤墒情和水库蓄水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因地形不同,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千差万别。西南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农作物受不同地势的影响,收种时间均不同,相对而言秋收时间拉得更长。对于处在灌浆期、生长后期的农作物,适当降水可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生长;对处于成熟期的农作物来说,阴雨会影响收割进度。长期阴雨寡照也会影响水果蔬菜的成熟和质量。

  “但从气候角度来讲,目前西南地区的雨季即将结束,水库和水窖蓄水非常重要。”毛留喜建议,加固水库,尽量保证在最后一场雨之后,储水设施都能蓄满水,为干季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另外,西南地区农作物收获季节较长,应当收一块、种一块。同时要注意预防局地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出险加固、必要时进行人员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当前秋收秋种总体情势正常 有望实现“九连增”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国秋收秋种的主要时段。全国粮食能否实现“九连增”,关键在于这一时段秋粮的收获情况。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18日,四川秋粮收获过8成,其中玉米、水稻收获接近尾声;重庆秋粮收获近7.5成,其中水稻收获近8.5成,大豆收获过7成;云南秋粮收获近3成;湖北春玉米、大豆收获接近尾声,一季稻处于收获高峰期。甘肃、内蒙古等地的马铃薯开始进入大范围采收阶段。

  毛留喜介绍,当前秋收作物长势普遍较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玉米、水稻、土豆丰收在望,秋粮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一时段,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秋种也将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想要取得真正的“九连增”,秋收工作仍需加强田间管理,特别要做好“低温霜冻”和“寒露风”的防御工作。

  初霜冻一般发生在9月至10月,收获季节遇霜冻,作物很难成活,虽然有各种促早熟的办法,但大面积农田难以在短期内全部促熟,所以初霜冻危害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毛留喜表示,目前霜冻对农业基本无影响,但近期还需关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的初霜冻情况。

北方初霜冻来袭 农业区需做好防冻措施

   图片为遭受了霜冻的植物(资料图片)

  毛留喜建议,对于正处于成长收获期的农作物,加强农田后期管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出现降雨的地区要在雨后及时降渍排涝,促进作物灌浆和正常成熟。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作物成熟状况,利用晴好天气或降雨间隙适时收获、晾晒已成熟作物。对贪青晚熟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灌浆,争取正常成熟,避免或减轻后期低温霜冻造成的不利影响。气象条件好的地区可适当晚收,以增加籽粒的饱满度、提高产量。而已收获的秋粮,要注意通风防雨保存,避免已收粮食受潮霉变。

  同时,在长江以南地区要特别关注寒露风对秋收秋种的危害。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的一种低温冷害。在长江以南双季晚稻种植区,如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或以上低于22℃,或者其中一天在17℃以下,将影响晚稻的扬花、授粉、受精和灌浆,导致出现空壳,影响产量。有些地区甚至会造成晚稻“青枯”死。

title

寒露风过后的水稻(资料图片)

  “目前部分农区遭受了轻度寒露风,影响不大。”毛留喜提出,在低温天气和寒露风过后,农民朋友需及时进行稻田排水、调节水层,以利提高泥温和冠层气温,促进晚稻正常授粉结实。

  关注秋收秋种气象服务 打好秋粮“收官之战”

  9月10日,中国气象局启动了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毛留喜介绍说,今年的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以更加精细化为亮点,将对粮食作物霜冻、秋收秋种适宜度等情况进行逐日监测预报。并将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节目发布图文并茂的服务信息,将气象服务三农做得更精细、更到位。

  “秋收秋种关系全年的粮食收成。今年夏粮已经取得丰收,如果秋粮能够取得后续丰收,今年就可以实现九连增。秋种是明年粮食能否取得丰收的一个基础。基础如果打不好,很难取得丰收。所以现在这个季节对我国农业生产来说相当重要,一方面它是今年收成的关键,另一方面它将为明年收成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将提供充足的气象服务,打好‘收官之战’”。

  毛留喜指出,秋种主要是播种冬小麦,在不影响秋收的情况下适当降雨对改善土壤墒情和播种是有好处的。由于前期降雨较多,秋种底墒(深层次的墒情)较好。但是到了播种季节,降水偏少,可能会出现表墒不好的情况,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灌溉、人工造墒等方法解决。另外,毛留喜强调,“播种之后要镇压,这对墒情及冬小麦扎根都很重要。播种的深度、密度和播种量,也需要注意。提倡‘半精量播种’。

  据了解,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产品将以《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形式在每周二、周五发布,并将通过电视、网站、报刊、电台等渠道向广大公众传递信息。中央气象台将及时了解秋收秋种工作动态、秋收秋种的最新进展情况,并根据天气影响情况及未来天气趋势,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毛留喜表示,秋收秋种期间,一旦出现对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秋收秋种进度有明显影响的连阴雨、霜冻、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时,将提前发出预警,加密服务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