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气象局8月3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中获悉,今年8月受6个台风影响,暴雨洪涝灾害较多,导致部分农田被淹、作物倒伏、设施农业和渔业遭受较大损失。9月全国将进入秋收秋种大忙时节,江南、华南晚稻处于产量形成关键阶段,需重点防御低温、霜冻、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气象专家提出防御重点,一是北方初霜冻偏早的地区在初霜冻来临之前,可采取喷施植物生长激素、施用农家肥、钾肥等措施,促进作物尽早成熟,避开霜冻危害;霜冻出现时,大田作物可进行熏烟作业,提升地面温度,水田作物可以水调温,减轻低温危害;二是北方农区要加强秋收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促进产量形成,并抓住晴好天气抢收抢晒,确保及时腾茬;完成秋收工作的地区要及时腾茬整地,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区要做好抗旱工作,为顺利秋播做好准备;三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地区要注意雨后及时排除农田积水,散墒降渍,减轻土壤过湿对油菜播种的不利影响;四是江南、华南晚稻产区要采取合理施肥、以水调温等措施防御低温、“寒露风”天气对晚稻灌浆的危害;五是各地要注意防范局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减轻危害。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的防御工作,减少损失。
今年8月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风雹和病虫害。
“苏拉”、“达维”、“海葵”、“启德”、“天秤”和“布拉万”6个台风相继影响东部和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部、黄淮东部、江淮大部、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出现强风暴雨,导致部分地区低洼农田被淹,土壤肥力流失,农田积水,旱地作物根系活力下降;沿海地区水产养殖池漫塘、水质变差。
甘肃、内蒙古等地局地强降水引发洪涝灾害,农田积水,作物受淹。甘肃定西、庆阳、武威,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出现强降水天气,引发局地洪涝灾害,棉花、玉米等作物被淹,蔬菜大棚出现积水。
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局部地区遭受风雹灾害。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棉花、玉米等作物造成机械损伤,部分蔬菜大棚、经济林果也受到一定损失。
适温多雨导致北方部分地区三代粘虫、马铃薯晚疫病和南方稻飞虱等病虫害较重发生。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7月以来降水频繁,适温、多雨的气象条件十分利于粘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为害,导致三代粘虫在内蒙古、东北、华北、京津等地偏重发生,但由于多为点片发生,无大范围连片危害现象,且防控及时,对北方玉米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受北方主汛期降雨偏多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在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等省区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南方稻区月内多强降水天气,空气湿度大,加之前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迁入早、发生峰次多、虫量高,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稻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去年同期。
9月,全国大部地区将进入秋收秋种的大忙时节,江南、华南晚稻进入孕穗抽穗至灌浆乳熟期。9月需重点防御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低温和初霜冻对秋收作物后期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华北、黄淮少雨干旱对适时麦播的不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阴雨对秋收秋种的不利影响;江南、华南低温、“寒露风”对晚稻抽穗开花及灌浆的不利影响;南方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对农业和渔业的不利影响。
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华北大部、黄淮东部初霜期可能较常年偏早,不利于发育期偏晚地区玉米、大豆等作物灌浆结实;华北大部、黄淮东部和西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5成,土壤墒情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情,对冬小麦适时播种不利;江淮南部、江汉南部和江南大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连阴雨,对成熟作物适时收晒和油菜播种不利;9月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或者明显影响沿海地区,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生长发育、水产养殖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