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农事气象
|

暴雨蓝色预警拉响 各部门需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

暴雨蓝色预警拉响 各部门需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

作者:   文章来源:中央气象台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中央气象台7月26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26日14时至27日14时,广东中西部、广西大部、云南南部、青海东北部、甘肃中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西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偏南、辽宁中东部、天津中南部、河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40~100毫米)。上述局部地区并将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气象科普】

    暴雨及其防范应对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主要是指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飑线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系统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雷雨大风是局部天气突然变化现象,它到来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着强降水,有时伴随有冰雹、呼啸而过,风力可达6级以上。它涉及的范围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雷雨大风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发生。

 

  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大的有像鸽蛋那么大,甚至如鸡蛋大或超过鸡蛋大。一般遭遇冰雹天气时,还伴有雷雨大风,这个时候最好躲在建筑物里,关好门窗,不要接听电话。如果在户外,不要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避冰雹,可把木板、筐一类木制器具顶在头上,以防止被冰雹砸伤。切记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

     

  城市内涝及其防范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包括把公园、停车场、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例如挪威,市区修得不是很整齐,他们的做法是多在市区建设绿地,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进行雨水量平衡,实现防灾减灾的作用。一些国家还建设有一些暂时储水的调节池,等下完雨再进行二次排水。我们在实践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建立多层监管体系:一是设计行业需依照规范做事,规范必须严谨且有前瞻性,“有远虑则无近忧”;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既要保障投资走向和可持续性,又要确定保险公司的责任;三是制定配套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城市规划,落实财政投入,设定建设和改善的时间表,如此可以依法依规划行政问责,取得实效。

   

  强对流天气及其次生灾害

.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多轮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引发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地陷、泥石流、龙卷风等次生、衍生灾害。造成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我们又该如何加强防御?

 

  中央气象台有关专家表示,近期我国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江南和华南。主要原因是江南和华南地区正值春夏之交的时节,这也是我国冬、夏季风转换的时期,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方冷空气仍有很强的势力,江南和华南正好位于冷暖气流交锋最频繁的区域,因此特别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

 

  由于太阳辐射的加强使得天气越来越暖,加之南方送来的暖湿气流携带有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因此大气中很容易积蓄能量。当北方冷空气以适当的方式侵入暖湿气团时,各类强对流天气系统便会在部分地区形成,使空气中积蓄的水汽和能量在短时间内得到释放,于是形成了诸如强雷电、短时的暴雨和大风甚至冰雹和龙卷风这些强对流天气。此外,由于今年的暖湿气流是近年来同期比较活跃和强盛的,因此这段时间南方的强对流天气多次出现,并引发了部分次生灾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其他灾害的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原生灾害还要大。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副主任赵鲁强表示,一般来说,随着强对流天气而出现次生灾害的频率较高,不同的灾种所集中发生的地区也不同,且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山区,地陷多出现在平原地区。

 

  赵鲁强说,科学防御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需要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公众要主动地了解、学习相关的气象科普知识,一旦遇到灾害发生,要懂得应对的措施,用最多的信息量来武装自己,从而避免遭受到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