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农事气象
|

【时评】让气象撑起“遮阳伞”

【时评】让气象撑起“遮阳伞”

作者:郑菲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近日,多地遭遇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五天发布高温预警。

 

  “烤”验亦是考验。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温“蒸”出了很多被忽视的城市问题。高楼大厦密集,“混凝土森林”不断扩大,绿地和水体逐渐缩小,很多城市出现“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局地气候明显增暖的状况。城市化对高温等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夏季高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情况下,大到城市规划、具体到易受高温影响的诸多行业,如何寻求一种更加长效的应对机制,以削弱高温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保证人们工作生活有条不紊、城市机器正常运转?

 

  充分考虑气象因素,重视气象的价值,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讲,气象应当好参谋,成为“热岛”的“降温剂”。要减弱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的影响,需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加强城市建设气象规划的研究,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城市建设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科学利用气候条件,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立足当地优质气候资源,发展风能、太阳能,走低碳经济之路;加强城市绿地和“通风道”建设,扩大城市的树木、草坪覆盖率;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满足城市高温时的应急处置需求,提高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们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

 

  在经济建设中,高温也为一些特殊行业带来了压力,这些特殊行业更应高举起“气象”这把遮阳伞。例如高温会使建筑工人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7月1日,由石家庄市气象局负责起草的河北省地方标准《中暑气象等级》正式实施,为相关部门处置高温中暑事件提供了科学指导。

 

  高温与电力负荷关系十分密切。电力部门需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根据电力负荷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提前安排避峰错峰方案,为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做好准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运行。

 

  此外,气象与经济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运用气象信息能更科学地安排生产、扩大销售、规避风险、减少损失。面对高温,企业也应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风险相关信息,规划生产活动,尽量避开或充分利用高温,更好地发挥“气象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