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津城已进入汛期,天津市气象局正式推出“雷电预警”气象服务,当有雷暴天气发生,广大公众将通过手机短信、媒体、网络、社区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途径获得气象部门发出的“雷电预警”信息。但还有不少市民对此了解不多,比如“雷电预警”服务发布的时间,预警的技术手段以及准确率如何?对于人们的各种问题,天津市气象局的相关专家一一给予了解读。
雷电预警分黄橙红三级
雷电预警由弱到强分三级,分别以黄、橙、红三色表示。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橙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市雷电多集中在下午至后半夜
天津市气象台副台长余文韬介绍,天津受地理位置以及海陆风的影响,雷电天气或称雷暴天气多发生于每年的4月至10月,最早也有出现在3月份的时候,而5月、6月份较为集中,10月份也曾出现过。蓟县、滨海发生频率较高,雷电天气经常会伴随冰雹、暴雨等天气出现。而且本市出现雷电或者发生雷暴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下午、傍晚到后半夜。
大气电场仪监测雷电辐射半径20公里
大气电场仪又称大气静电场探测仪,是测量大气平均电场的设备,可以测量晴天和雷暴天气下大气平均电场大小和极性的连续变化,对雷电具有有效的监测作用。当电场强度超过阈值时,地面大气电场强度曲线就会发生明显不规则振动,根据曲线可以进行雷电预警。近年来,天津市气象局不断完善雷电监测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增强雷电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逐渐布设大气电场仪16部,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雷电监测网络,每个大气电场仪的辐射半径达到20公里(准确的监测范围是10至15公里)。2010年,市防雷中心建成了由micaps预报系统、实时雷达、闪电定位仪和大气电场仪组成的雷电预警业务平台,并针对防雷重点服务用户开始了雷电预警服务的试运行。在近两年的试运行过程中,雷电预报预警准确率达到80%以上,服务效果良好。
雷电预警平台如何建立
一是利用全市222个高时空密度的自动气象站资料,为掌握雷暴演变过程提供有效途径;二是Vips短时临近交互预报系统可实时查看雷暴回波,进而增强雷电天气的临近预警能力;三是覆盖全市的大气电场仪监测网络可随时跟踪雷电出现时间;四是回波识别系统实现了对雷暴强度和性质的准确判断。
公众可通过短信得到预警信息
试运行阶段的雷电预警服务主要针对300多至500多重点企业和单位,比如电力、机场、石化等部门的主要安全责任人,以手机短信形式发布。正式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后,广大公众同时可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实时得到预警信息,重点服务对象未来可以做到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未来,针对服务单位的不同环境和行业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向专业用户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时效性强等特色的雷电防御服务。2012年的预警工作将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天津市雷电监测预警综合业务平台今年完成升级,不断提高短时临近预警的精细化水平。采取跟踪服务方式,以用户为中心、不同距离圈提供不同时长服务产品、服务方式:采取提前一定时长向用户单位责任人发送“雷电消息”,通过电话、传真发送“雷电短时预警产品”,10公里以内的雷电预警为0至3小时之内的短时预警服务,而0至30分钟临近预警作为最有力的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雷电防御服务。
如何增强防御雷电能力
个人要掌握避雷常识,重点单位也要注意防范雷击事故发生。一、按要求定期做好建筑的防雷验收工作,定期做好防雷设备检测;二、重点部门最好请专业部门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三、企业自己制定雷电预警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