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江县着力优化科技创新工作环境,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努力探索县域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该县现有省市创新型企业达到11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创新联盟各1家,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县”,先后被科技部和省人民政府表彰为“科技进步先进县”。
科技创新工作环境不断优化。该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全县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和农村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开发年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南江发展上来,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为实现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出台了《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企业入园办法》等文件,对国、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项目等一次性给予5至20万元不等的奖励和入园、税收方面的支持;为鼓励科技工作者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修订了《南江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大幅度提高了科技奖励标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每年开展了“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日”、“五送三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从“区乡科委+基地带农户”的科技推广模式到“科技办公室+科技总推广员”的科技体制创新,从县级科研机构的“单打独斗”到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成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省畜科院、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四川省南江黄羊工程技术中心”和“四川省南江黄羊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以招商引资的七彩林业公司为主体,整合光雾山植物研究所,联合省林科院、省农科院,共同组建了“巴中市珍稀彩叶苗木产业技术研究院”。截至2012年底,全县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产学研创新联盟1个、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县级科研机构9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县级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机构1个。
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涌现。该县把科技成果的引进与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引领,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突出抓好项目实施,大力发挥科技项目对全县经济的牵引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四川省南江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南江霞石矿强磁选工艺技术应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得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的“南江黄羊快长品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研究”被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南江黄羊配套系研究”被纳入全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计划,这是全市唯一一个被纳入全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的地域性畜禽品种。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2项,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6件。
科技创新效益加速提升。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南江县卓创农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机研究设计院联合攻关,并注重自主创新,研制开发出适合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35项,其中授权专利10项。该企业完成的“9RZF系列饲草切搓机”被鉴定为省级成果。四川省南江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中非地质研究应用中心和江西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攻关,解决了霞石产品精深发展的技术难题,霞石精矿综合回收率达到70%,比国内外单一的干选矿技术的产率提高20%左右。加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行“科技特派+科技示范园区+企业+农户”产业科技创新模式,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新材料、现代中医药等产业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县已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家,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7个、科技示范村5个。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2年达到8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