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当地工作了37年的医生,在从业生涯中看到了大骨节病给当地人所带来的痛苦,感谢恩施市能走进东北,传递健康,普及补硒知识,播撒希望。”9月30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华山农场医生王秀英激动地说。当天,中国硒图·湖北恩施全民科学补硒健康知识传播公益活动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艺术剧院启动。
近年来,恩施市在硒产业上大做文章,抓富硒产业基地、抓富硒产品的检测、抓富硒产品的销售,硒研发、销售、旅游产业等“一条龙”发展,富硒产业的链条一环扣一环,硒产业活起来了。“目前,恩施市借助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对全市23家从事硒产业研发的企业产品进行检测,产品包括总硒、无机硒、镉含量的检测,经过专业检测,三项指标合格,富硒产品才进入含硒专区。”10月10日,恩施市硒资源开发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严大银在对检测报告进行登记时说。
据了解,经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测的产品包括富硒糙米、大豆、陈醋、山药原粉、绿茶、五谷杂粮等30余款产品。
硒,人们以“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恩施市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独立硒矿床,被誉为“世界硒都”。
如何让硒资源服务于生活?如何让硒资源的开发更科学?目前,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恩施抓紧建设。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性的富硒产品权威检测平台,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迄今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专家表示,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建成后将具备富硒食品、富硒农产品、富硒饲料、富硒肥料等六大类1519项产品、218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可年检富硒产品1万多个批次。
据恩施市硒资源开发检测中心副主任钱国军介绍:“去年,检测中心加大对土壤富硒含量的检测力度,从全市17个乡(镇、办)取样1000个进行检测,已经完成100%。今年,该市检测中心又对不同乡镇进行土壤取样检测,提高硒含量检测的精确性。”
据了解,土壤富硒含量检测为富硒农作物标准化种植夯实了基础,可有力推进硒资源开发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9月底,恩施市组成“普硒”小分队,走出大山,来到缺硒的东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及富裕县,进行硒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志愿者。
据悉,从2013年到2016年,恩施全民科学补硒健康知识传播公益活动组委会将在中国32个省市中选择100个缺硒县级市开展全民科学补硒健康知识传播活动,招募和培训1万名硒图科学补硒志愿者,以硒知识网络擂台赛和到缺硒地区现场科普培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100万名直接和间接科普对象,使1000万缺硒和亚健康人群关注硒元素,主动科学补硒,康体延寿。2013年度主要在东北地区开展。“过去,恩施农产品走不出去,是因为交通问题。现在两路开通,关键要打开硒产业的市场管道。”恩施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杨洪安这样认为。
在硒产业上,恩施市积极对接,和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进行合作,科技含量上得到支撑。借助“智力支持”,开发硒产品,双方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有效对接,使得“硒姑娘”走出大山。“我们团队正在进行富硒肥料、硒矿粉的研究,目前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希望能和恩施市大力合作,共同研发硒资源。”来自清华·恩施产学研合作考察团的企业家希望能和恩施对接,共同研究开发硒资源。“恩施市围绕富硒产业,精心打造以养生为中心的清江度假区、硒产业园,围绕东乡硒资源富集区打造观光养生旅游,让客人享受富硒之旅。”恩施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会顾问赵萍介绍。
据了解,目前,该市已形成富硒茶、富硒高山蔬菜、富硒烟叶、富硒小杂粮、硒虫草和食用菌为主的十大富硒产业,该市已经培育了“恩施玉露”富硒茶、“思乐”富硒肉制品、“大山鼎”富硒蔬菜、“清江源”富硒烟叶等四大产业品牌,全市十大富硒产业形成的年总产值已突破20亿元,恩施富硒绿色产业集群已经纳入湖北省政府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列。“富硒特色农业、富硒食品领域开发利用,在富硒保健食品、生物医疗高科技新型工业和康复疗养健康旅游产业领域,很多与富硒产业相关的项目期待开发,商机无限。”硒资源东北代理商张先生这样认为。“硒姑娘”的神秘盖头已经掀开,在“硒”旺的田野上,从“产业富硒”到“产业富民”,硒产业正在恩施大地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