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要闻
|

搭建合作平台 推进要素对接

搭建合作平台 推进要素对接

作者:史力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取消的是开幕式,不变的是如潮客商;减少了嘉宾邀请,增加了要素对接和电子商务展区……已连续举办五届的合肥农交会,正在变与不变中搭建彰显安徽农业魅力、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舞台,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既是快乐购物的嘉年华,也是农业产业化亮点的展示平台”

  9月15日,合肥农交会最后一天,但展馆里依然是人头攒动。“我等最后一天来买,结果都卖光了。 ”记者碰到合肥包河区市民赵先生,他两手空空地告诉记者。

  像赵先生一样的人不少。 “一年比一年顾客多,带来的300箱米乳一个上午就卖光了。 ”安徽省联河米业公司业务代表刘正钊介绍。数据显示,本届交易会参展企业1379家,比上届多约170家,产品超过了6500种,其中绿色、有机食品近千种,现场销售额达1348万元,比上届增长14.3%。展会期间观摩和采购人数达16万多人次。

  历届交易会都集中展示农业产业化的新成就,本届也不例外。 “在展区布局上,增设了电子商务演示和体验区。 ”省农委产业化处副处长杨亚明介绍。在徽六茶叶展台上,公司负责人操作电脑,短短几分钟就为一个消费者向远在六安的仓储中心下好订单。 “消费者不需要大包小包地拎,茶叶第二天直接寄到家。 ”公司负责人介绍,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农产品营销模式。

  无土栽培技术、珍稀植物组培技术、太空育种技术、微生物防治等技术及产品,凸显了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室外农机展区展出了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耕种机械、园林机械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还新推出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充分展示了农机化发展新成果。

“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交易会扩大了对外开放与合作”

  突出招商引资,扩大经贸合作,是合肥农交会的重头戏。

  9月13日上午,亳州在合肥举办推介会,介绍农业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签约项目22个,金额41.157亿元,成果喜人。 “交易会期间我省共推出282个农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1052.84亿元。累计签约项目159个、总金额767.22亿元。 ”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介绍,其中合同类项目138个,签约金额达664.19亿元,比上届增长7.56%。签订贸易合同95亿元,比上届增长12%。前四届合肥农交会,累计签约项目1198个,总投资额2292亿元。

  有数量更有质量。省产业化指导委员会与中纺集团签订了投资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各地签订了30个重大项目投资贸易合同,签约金额332亿元。 “大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必然有力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陈卫东说。

  农交会聚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农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交易会期间,省领导会见外宾、外企客商代表,重点推介安徽,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氛围。

  利用中东欧论坛平台,全省50多家企业与中东欧国家有关企业充分对接,取得重要成果。奇瑞重工与罗马尼亚农机公司现场签订了RK254、RD544型拖拉机出口合同。丰原集团与匈牙利开发投资公司达成在匈合资1.45亿美元、建设6万吨有机酸加工项目协议。

“突出企业主体,面向市场,打造有活力的盛会”

  谈到本届交易会的突出特点,陈卫东用了一组对比形象地总结:要客少了、客商多了,花钱少了、项目多了,形式少了、实效多了。

  这话不假,本届交易会取消了开幕式及与其有关的迎宾锣鼓队、军乐队,精简了程序。与此同时,新增了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资本对接会等4场要素对接活动。对接会上,芜湖市的安徽同福食品公司与华林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安徽金丰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芜湖市支行签订了8000万元的贷款协议。

  资本与企业对接,可以解决龙头企业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需求。四个要素对接活动共签约各类项目59个。其中签订投资项目12个,签约金额45.5亿元;贷款协议24个,签约金额16.22亿元,达成意向的贷款金额8.3亿元;9家龙头企业与有关证券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签订新技术、新成果合作协议29个;现场发布科技成果100多项、贷款需求项目36项。

  突出企业主体,搭建交流平台。今年办展经费仅为去年的四分之一,而参展参会客商和签约项目都超过了往届。这表明面向市场创新办展思路,合肥农交会必然焕发更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