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要闻
|

紫山红薯:优选优种巧赚钱

紫山红薯:优选优种巧赚钱

作者:张培奇 付海厚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红薯是个铁庄稼,种它心里面踏实!”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帅庄村62岁的张永学与48岁的侄子张九栓一边在红薯地里干活,一边聊着自己的红薯经。叔侄俩先后与红薯打上交道,得从村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说起。

    2008年,蒲山镇官庄村一位叫谷光华的年轻人成立了“富民薯业合作社”,迄今已在周边吸纳了2600多个农户,带动种植红薯面积3万亩。当地地处紫山山脉,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土壤中富含钾、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十分适宜红薯生长。当地出产的红薯在甜度、香度和松软度上独树一帜,“紫山红薯”的名气由来已久。合作社的粉条、淀粉、鲜薯、薯叶和“袖珍薯”,销路看好,粉条出口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张九栓前思后想,拿出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于2009年加入了“富民薯业合作社”。

    张九栓刚加入合作社时种植了100多亩红薯,随后以每年100亩的速度递增。看到叔叔张永学在家闲着,九栓就动员叔叔给他打工,每个月工钱2000元。张永学在化肥、薯种、工钱上精打细算,让侄子很快成为合作社最大的农户。提到收入,两位农家汉子却扭捏如大姑娘。沉默半晌,还是侄子张九栓开了腔:“每亩地净利润保守地说,有3000元!”这粗略一算,薯田已扩充至400多亩的张九栓,年收入相当可观。“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叔侄二人对红薯越来越有感情。

    近几年,张九栓从红薯地里刨来了金子,供女儿在平顶山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在家里盖起了5间崭新的平房,不仅装了修,配上了洗衣机、电冰箱、平板电视等电器。

    叔侄二人今年有了新规划,他们将投入30万元,购买农业机械。张永学说:“耕作、打药、开沟等流程,最耗费人力和工钱,今年计划全部以机械代替。”张九栓对于机械化颇有研究,他认为机械化即规范劳作,更节省人力成本,他的计算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精明能干。

    两人信心百倍,准备明年再扩种200亩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