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要闻
|

"美丽云南 生态怒江" 怒江建立体生态保护模式

"美丽云南 生态怒江" 怒江建立体生态保护模式

作者:许孟婕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怒江,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昨日,在“美丽云南·生态怒江”新闻发布会上,怒江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四明坦言,怒江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生物种类丰富,成为怒江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在尊重生态前提下的发展才是解决怒江一切问题的关键。

  生态资源是怒江“立州之本”

  怒江州因怒江从北向南贯穿全州而得名。怒江是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中的大河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003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论证怒江水电开发。十年间,有关怒江水电开发是否会破坏“原生态环境”的争论一直不断,怒江水电开发进度也一度停滞。

  “怒江水电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目前规划的一库四级电站仅开展前期工作,无实质进展。”李四明说,怒江州的经济发展与丰富的资源相比极为不平衡,一方面该州GDP仅占云南省的0.7%,人均GDP是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另一方面,怒江州境内的水电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容量居中国第二位。

  进入上世纪末期,怒江州就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把生态建设提到“立州之本”的高度。在生态建设方面,怒江州建立了“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的立体生态保护模式,即对海拔2000米以上山顶生态相对完好区,采取最严厉的封山保护措施,禁止一切牧、耕、猎、伐等活动;对海拔2000米至1500米的生态脆弱区,采取移民和退耕等措施;对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实施经济林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建设。

  主要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怒江兽类和鸟类种类占到云南省的一半以上,植被类型和群系分别占云南省的五分之四和五分之二,成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和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州市。

  去年,怒江州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20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773元的43.6%。同时,在宣传和弘扬生态理念、生态文化方面,怒江将每年6月的第一周定为全州法定植树周。李四明表示,在尊重生态前提下的发展,才是解决怒江一切问题的关键。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后,怒江州主要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境内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水质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全年保持优良水平,并首创了向村委会派驻生态特派员的政策,设立生态建设奖励基金,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到2020年力争控制住水土流失

  在生态建设中,怒江州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怒江至今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怒江州副州长张晋宣称,怒江的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相反,怒江的发展理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怒江州虽然发展晚但有后发优势,能吸取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另外,怒江州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2.96%,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争取达到76%。怒江将提高森林覆盖率,到2020年力争让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下大力气抓好怒江沿江两岸企业排污工作。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的实施,怒江州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李四明说,生态是怒江州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

  数读

  森林面积1609万亩

  1609

  森林覆盖率达到72.96%

  72.96%

  森林蓄积量达到1.66亿立方米

  1.66

  种子植物4300多种

  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