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要闻
|

七河八岛生态保护戴"紧箍" 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

七河八岛生态保护戴"紧箍" 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

作者:吴涛   文章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名词解释

    四控一禁

    “四控”、“一禁”:严格控制廊道宽度,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

    位于江广融合地带的“七河八岛”(暂用名)区域,是我市生态自然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又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湿地功能强大,区域地位重要、功能特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http://www.yznews.com.cn/

    昨天下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将该区域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严格加以空间管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塑造城市的特色空间。

    划定“红线”强保护

    决议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将“七河八岛”区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区。对水源保护地、主要河流、生态保育区和岸线等红线范围内的禁止建设区区域,要明晰界址,设置标识加以公示。禁止对环境保护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禁止与保护无关的活动。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边界、建设容量、用地规模等刚性指标,原则上不得突破和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需进行专业论证,并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

    “四控”“一禁”严把关

    决议针对生态保护区、公园绿地、农业地区、旅游主题区、城镇地区五大功能区的不同特点,严格执行控制性标准。

    严格控制廊道宽度。控制水体、河道蓝线及河道、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的廊道防护绿地的宽度,保证生态廊道和区域性交通、水利设施廊道在标准内执行。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对生态保护区、公园绿地和城镇居民点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高度,实行规划控制,并严格执行。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对适宜建设区的旅游主题区、农业地区和城镇地区中的开发建设,要严格限定在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容量的框架指标内进行,不得突破。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对所有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把准入关;对现有的污染企业,要制定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有计划地实行关停或转型。对区域内污水要有效处理,确保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污水收集率达到100%,严禁污水直接排入区域内外河流。

    严格禁止违法建设。对规划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要认真排查和处理,特别是沿河造船厂等,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按照属地政府负责的原则,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拆除整治到位;加强日常监督,一旦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必须及时处置到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决议要求,加强岸线管理,确保防洪排涝和通航安全。同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七河八岛”区域地表水水质优良。除行洪期外,京杭大运河水质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其他河道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严格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对扬州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廖家沟、高水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地域,严格设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严禁设置排污口,禁止养殖捕捞。

    决议还要求,推进生态修复,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有计划地实施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岸线复绿等工程,保持和恢复地质地貌多样性。

    重点保护好环境敏感区和生物栖息地,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环境保护有了法定依据

    决议的通过,对全面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背景 从边缘到中心

    翻开3年前的扬州地图,“七河八岛”处于扬州的东北角。2011年,随着区划的调整,江都撤市建区。如今,翻开最新的扬州地图,你可以发现,“七河八岛”已经进入城市中心区域。

    “‘七河八岛’位于江广融合地带,从城市边缘地带进入城中央,如何在建设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好原有生态,显得极其重要。”决议起草的主要执笔人,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杨学华透露了出台决议的初衷。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刘雨平透露,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七河八岛”面临着更多的建设压力,决议的出台将更加突出保护的重点。

    “这一区域是扬州城市的生态中心,是我市第一、第三水厂和江都水厂的饮用水源地。”杨学华表示,将该区域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严格加以空间管制,并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对其生态环境切实加以保护十分必要。

    过程 几易其稿形成

    “决议经过多轮讨论修改”,杨学华透露,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要求,由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负责起草决议(草案)。

    “从5月下旬开始,我们对‘七河八岛’规划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杨学华介绍,调研期间,与规划、环保、水利等近10个政府部门进行了有效互动,调研的共同成果经过提炼。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参照历届人大相关决议的做法,起草了决议初稿。初稿送市、相关区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在专题会上反馈意见。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市人大又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送市党政主要领导审阅。“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形成了提交这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决议(草案)。”

    影响 有了法定依据

    “严守规划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四控’、‘一禁’,严格管理把关”“加强水源保护,保证水体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增色绿杨城郭”……决议的通过,为“七河八岛”的保护添加了一道“紧箍”。

    杨学华表示,决议是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战略决策,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生动实践,对全面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正初认为,要把贯彻实施决议作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起点,助推“七河八岛”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