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科技要闻
|

“李杰农法”:一粒大米经400多项检测才上市

“李杰农法”:一粒大米经400多项检测才上市

作者:钱培坚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记者从7月23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研讨会上了解到,2012年运用“李杰农法”在上海崇明种植出来的稻米,不仅亩产平均增产20%,还通过了国家标准重金属残留(铅、总砷、汞、镉)检测、上海SGS(408项)农残检测和“台湾”SGS(318项)农残检测。检测结果不是“合格”,而是超标准的“均未检出”,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无农残无重金属残留”大米正式走进了上海人的生活。

  李杰是海南岛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多年来,他痛感土地的“积劳成疾”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在海南岛及国内各地租地,进行改良土壤和自然种植法的实验。几经挫折,他深感农业经济要发展一定要有农业技术来做坚强的后盾。于是,他成立专业的高科技公司,组建专家队伍,不断探究和摸索,吸收世界农业先进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兼收并蓄创造出了以李杰公司命名的“李杰农法”,在实现“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李杰农法”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解决了微生物的“拮抗”和“无度繁殖”等难题,让多种有益菌群在睡眠状态下和平共处,并能在常温状态保存。只要用水激活,即能清醒过来,以绝对的优势对抗和消灭有害菌群。由于是菌对菌的战争,可快速决定胜负,一周即可灭敌,一月可以看到成果。

  “李杰农法”另一核心技术是病虫害防治剂:用多种天然素材调制成的食品级的杀虫剂,可定向破坏属于冷血害虫的呼吸系统,使其窒息死亡,身上不沾毒素,死后还能当天然的肥料。

  大量实验证明,应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科技手段开发出来的“李杰农法”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抑制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保持植物新鲜度、增强清香口感,已在水稻、小麦、绿豆、黄豆、茶叶、槟榔、红枣、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中取得了成功,使“李杰食材”成为国内顶级的“无农残无重金属残留”健康食材品牌之一。目前,“李杰农法”已在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广东等地推广,并在台湾彰化县的员林农场、南投县的埔里农场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据介绍,在复旦大学的技术支持下,以“稻草机器人”为核心的“李杰智慧农田”也将全面实施。它基本可以做到远程监测和定向控制,正常情况下无需人到现场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