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一般的放苗时间在5月上中旬,这是因为前期水温低且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在4月初室外水温还不到15℃,虾苗不能直接下池培育。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氏沼虾苗种的前期强化培育,对提高罗氏沼虾的单位产量及商品虾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一、塑料大棚暂养育苗池的建设
应用简易塑料大棚暂养苗种,经过25天--30天时间的培育,使罗氏沼虾苗种出池时的规格达到体长3cm以上,从而对低水温影响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养成成活率。同时,苗种提前25天左右放入大池中养殖,也为二茬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塑料大棚内暂养育苗池的建设
育苗池可选择面积较小的养殖池进行改建,面积为300平方米--600平方米,形状为长方形,进排水系统完备,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方向有一定倾斜,以利放水收苗,水深1.0m--1.2m。大棚可用毛竹或钢管等材料建造,再用塑料薄膜覆盖。
2.塑料大棚的配套设施
按育苗池面积大小选择增氧设备,一般300平方米设置0.75kW增氧机1台或1.0kW--1.5kW罗氏鼓风机1台,如用气泵则要求气头设置均匀,气头需用绳子或竹杆加以固定,使气头保持离池底10cm左右。锅炉可选用0.2t--0.3t燃煤或燃油锅炉。
3.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茬放苗时间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行,第二茬放苗时间则安排在6月下旬进行,根据放苗时间提前半个月进行育苗池的清塘消毒,消毒药物为生石灰或漂白粉,采用干法消毒方式,用生石灰150kg/亩或漂白粉30kg/亩,并在器具中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隔5天后排干池水,然后进水50cm--60cm,进水时用60目--80目的筛绢网过滤。
4.肥水与加温
育苗池进水后,马上进行肥水,以利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使虾苗入塘后可摄食到适口的鲜活饵料。肥水大多采用无机肥料施肥,用量为氮2g/立方米--4g/立方米,磷0.3g/立方米--0.4g/立方米,如水质较瘦则施肥量可适当增加,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30cm,水色以绿蓝色为好。进苗前3天,再向育苗池内注水,使池水水深达到1.0m左右,并开始加温,要求池水通过加热后的水温保持20℃--22℃之间。
5.放养密度
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在体长0.7cm--0.8cm、个体大小一致,并经过充分淡化后的虾苗,放养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罗氏沼虾具有互相残杀和栖息于隐蔽环境的习性,要求在育苗池中设置树枝、竹梢等栖息物,为虾苗提供栖息、隐蔽、避害、蜕壳的良好环境。
二、暂养育苗池内的苗种培育
1.投喂方法
虾苗入池后,前期可投喂鱼糜、蛋黄、鱼粉等,调制成糊状后沿池边均匀泼洒,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10%--15%;5天后可投喂稚虾用人工配合饲料(初始用破碎料,后改用颗粒料),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8%--10%;以后随着虾体增长逐步调整投喂量,投喂后1.5小时检查残饵情况。每天投喂4次,早晨和中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
2.水温和水质调节
应控制好棚内育苗池的水温,以免温差过大造成对虾苗生长不利,同时,由于育苗池内虾苗密度较高,需加强巡塘,及时根据水质、水色情况进行适量换水,不间断地开启增氧机或气泵,以确保水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
3.日常管理
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并不定期在饲料中添加5‰--10‰的维生素C,具体操作方法:用鸡蛋打碎后,加入维生素C、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再喷洒在饲料上。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以利于水质改善。同时,要做好虾苗的防病工作,间隔10天--15天用溴制杀菌剂0.2ppm进行全池泼洒。
三、成虾养殖
1.池塘条件
面积一般为2亩--10亩,水深1.2m--1.5m,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要求光照时间长,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方向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排干池水和成虾捕捉,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池塘内的水体交换。
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透明度大于40cm以上,pH值为7.2--8.5,溶解氧在4mg/L以上。同时,每口虾池根据面积大小配备0.75kW--1.5kW增氧机1台。池塘在3月份排干池水,曝晒一段时间后约4月上旬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
2.培育水质
养殖池进水时用80目的尼龙筛绢或聚乙稀网过滤,进水70cm--80cm后施肥培育水质。新建池塘因底质清瘦,可选择鸡粪、牛粪等有机肥作基肥,经发酵后使用,用量100kg/亩;老化池塘因底质有一定的肥度,可用无机肥全池撒施,氮肥用量为1.5kg/亩--2.0kg/亩,加磷肥200g/亩--300g/亩。放苗前5天加满池水。
3.虾苗放养
5月初气温逐步回升,当养殖池水温基本稳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