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26    点击量:

    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保护性耕作的保水保土和增产机理,评价在我国的适应性。通过系统研究,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抗旱增产、节本增收等效益。明确土壤水分和肥力增加是保护性耕作增产的基础,具有可持续性。秸秆覆盖和根茬固土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的最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适合在我国旱区大面积推广。
    (2)提出了小麦、王米各三套保护性耕作体系。9年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径流 60%、土壤流失80%,减轻大风扬沙;抗旱增产,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5%~17%;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30%。
    (3)深入实验测定机具关键部件及工作特性,为开发新型保护性耕作机具奠定了理论基础。
    (4)开发成套中小型保护性耕作机具,使保护性耕作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成果已经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辽宁、陕西等省、自治区合计100多个县试验示范,累计推广面积40万公顷。取得增收2.4亿元的经济效益;每年减少土壤流失约500万吨、有机质流失5万吨、全氮流失0.253万吨、全磷流失0.758万吨,减轻沙尘暴,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农业部已经把保护性耕作列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推广技术,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也把保护性耕作作为近期全省推广重点。试验示范充分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旱地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将带来一场全国性的耕作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