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1995—2001年对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高蛋白饲料稻综合开发技术、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水稻抗灾减灾应用技术和生产示范与产业化开发等5个专题进行了研究。①针对我国南方双季稻栽培特点,研究了中秆大穗大粒型品种的光合、吸肥等特性,形成了以培育壮秧、宽窄行移栽、稳前攻中促后施肥、千湿灌溉、营养调控、综合防治病虫相配套的双季稻“旺根、壮秆、重穗”高产栽培技术;②根据水稻平衡施肥原理和现代肥料制造技术,生产专用配方肥,研制了“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简化了水稻程序,实现了大面积省工、高效、平衡增产;③科学提出了“高蛋白饲料稻”概念,在探明提高饲料稻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子基础上,研究出了“三壮三高”栽培技术,以高蛋白饲料稻为原料,研究筛选出了糙米型猪、鸡饲料配方,与玉米型饲料比,猪、鸡日增重大,成本低,肉质优;④在探明优质食用稻生长发育规律、吸肥光合特性与品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高库容量、高收获指数、高整米率、少农药污染的“三高一少”调优保优栽培技术,并研制了10种特色配方米;⑤探明了抗旱、涝机理,提出的抗逆栽培技术在灾情频发区推广,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稳产性。
应用推广:在3个试验基地县、9个重点开发县和18个辐射县,成功建立了1.23万亩高产样板田、 16.5万亩高产试验区、102万亩高产示范区和1 172万亩高产辐射区,推进了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水稻栽培物化技术产品和水稻技术服务4大产业化开发和16项新型技术,并在江西、湖北等省应用。 1999—2001年,新增稻谷总产433.79万吨,新增产值39.04亿元,新增利润28.09亿元,节支10.1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