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83年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并转育成功了雄性不育系117A,经遗传研究1991年首先在中国油料上报道该材料不育性受两对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所控制。对该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不育基因的转育技术、组合测配技术、不育亲本繁殖技术、杂交油菜制种技术以及材料利用的质量监控标准等方面建立了应用体系,选育成几个相应类型的优质杂交油菜油研7号、油研5号、油研8号和油研9号,在其种子产业的开发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油研7号先后通过贵州、江西、湖南常德、四川、安徽等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在全国154个对比试验中有139个比对照增产,平均比对照增产9.8%。从1993年开始至2000年秋先后在贵州、安徽、江苏、江西、湖南、四川等12个省、直辖市累计推广3 200余万亩,近年推广面积在1 000万亩左右。该品种商品籽的芥酸含量0.5%~1%,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2%~83%,硫苷含量20~30微摩尔/克,含油率40%~44%,杂种纯度96%以上,上述指标在国内均居一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