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系统地阐明了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分析了影响保种的遗传因素,提出了保种的优化设计,解决了保种群体的大小、世代间隔的长短、公母畜最佳的性别比例和可允许的近交程度等一系列保种的实际问题。同时,明确了遗传资源保存的对象是群体,保存的方式可以是冻精、冻胚,甚至是细胞株,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活畜保种仍是主要方式。遗传资源保存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可利用性,而且也要考虑今后的可利用性。保种与选育是矛盾的统一,保种群的选育必须和保种目标相一致。
在技术方面,着重解决了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技术问题。在宏观上,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保种的理论问题和遗传漂变、选择、迁移、近交等作计算机模拟,分析保种的K期效应,同时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像分析系统,对遗传资源作动态的管理。在微观上,采用分子生物技术,通过对 DNA多态性分析,研究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并对某些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如猪的肥胖基因和肥胖受体基因、肌红蛋白基因,鸡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慢羽基因以及反刍动物的乳蛋白基因、酪蛋白基因等进行研究,为今后对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