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大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大型海藻生物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26    点击量:

    海藻人工养殖在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海藻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以海带为例,由:于海带为雌雄同体且杂种性较强,无法获得纯系,给育种工作造成困难。60年代海带品种培育只能采用常规的选择育种方法:而紫菜生产基本上采用坛紫菜、条斑紫菜两个区域性较强的地方种:裙带菜养殖目前还是野生种;江篱属等也大都以地方种群的增养殖为主。这些经济海藻的育种工作与农作物相比。其技术和水平相差甚远。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开展了海带单倍体育种,成功培育若干配子体克隆(纯系),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海带种质库,并进行了海带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研究;在紫菜方面研制了海藻工具酶,采用酶解技术获得了紫菜体细胞原生质体,利用细胞发育的全能性,创建了紫菜酶法育苗技术:在对江篱属的研究中,用分子标记技术发现了扛篱的基因内重组,不稳定突变和克隆藻红蛋白。和卢亚基部分序列。同时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海带的遗传多样性,对紫菜也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项目总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了领先水平。
    (1)海藻遗传育种研究:对诲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江篱等海藻的原生质体、单细胞、配子体、孢子体,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研究。这包括生长发育调控、诱变及突变体筛选、染色体加倍、性别决定、单性生殖及性状的分子标记等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研究,在我国创立了海藻遗传学。
    (2)海藻生物工程的应用:①海带良种选育:建立了海带种质库,保存120个品系(克隆),部分克隆保存时间达20年以上;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单海1号”利用远缘杂交,培育出“远杂10号”。上述两个品种累计推广66.1万亩,增收7.8亿元。利用配子体克隆两系杂交,直接培育和生产杂种优势苗种;②紫菜酶法育苗:经过10多年的持续研究,解决了种菜选择、冷藏条件、酶解条件、细胞的固定化、生长发育、多茬养殖和全年育苗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育苗期由5~6个月缩短到5~7天。该育苗技术已达中试水平,养殖效益提高30%,每亩增收800元左右。
    (3)江篱优良晶系的选育:建立了优良种质分离鉴定技术,已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系,供大规模养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