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谷子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

谷子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26    点击量:

    该课题的核心是解决品种培育过程中的抗锈问题,为育种单位提供抗源及其利用方法。经十几年的努力,本研究首次选出6个鉴别寄主,将我国谷锈菌区分为7群32个生理小种,其中强毒性小种是A77、 A73、A57、A37,优势小种是EP、D7;并将我国谷锈病常发区划分为华北夏谷锈病流行区和东北春谷锈病流行区,建立了用强毒性小种并结合抗锈异质分析法鉴定抗源,用本区系的优势小种鉴定同一区系新品种的谷子抗锈鉴定体系;并鉴定出52份抗源,被10个省31个育种单位:应用后育出17个抗锈新品种;先后鉴定出的33个抗锈新品系,审定命名后在8个省累计推广6 328刀亩,其中利用抗源鲁谷2号育出的 10个抗锈新品种,是目前生产上的主推品种;首次据加权毒性原理提出河北可以从河南、山东引进抗锈品种;首次澄清了品种抗锈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4种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的抗性机理;还明确了11份抗源的遗传规律、黄谷的抗锈基因UBC504634和10份抗源的亲缘关系,并推导出9个异质抗锈基因;对7份抗锈突出的抗源进行改良,选育出16个。创新品系。本研究一直为全国谷子育种单位提供抗源,指导抗锈育种工作,并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了依据。使一大批抗锈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减少了农业污染和防治投资,使长期困扰我国谷子生产的谷锈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目在理论上为谷锈菌毒性监测、抗锈基因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应用上已鉴定出的抗源和抗锈新品种还将在今后抗锈育种和谷锈病防治上发挥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