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229是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原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水旱兼用,低耗高效型小麦新品种。经1992—1993两年黄淮大区级和省级区试及生产示范,因表现突出,提前于 1993—1995年分别由陕西省、江苏省及国家级审定推广。该品种耐寒耐旱,抗病优质,对肥水反应范围广,弹性大,肥料利用率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叶挺,株型紧凑、清秀。株高80~85厘米,抗倒伏,多穗型,穗层整齐,结实性好;白粒角质,千粒重38克,容重高达800克/升以上,出粉率高,蛋白质含量14.25%,干面筋12.53%,品质好。中熟,抗干热风,成熟黄亮。高抗条锈病,中抗雪霉病和根腐病,高抗吸浆虫,中感赤霉病及白粉病,但田间发病迟缓,省区试两年34点次,平均亩产419.2千克,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黄淮区试两年16点次,平均亩产437.4千克,比对照冀麦30增产8.5%,在两类区试国产量均居首位,适于关中平原灌区,渭北旱肥地及黄淮麦区大面积种植。已在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大面积种植,成为黄淮麦区的主栽品种。1996年省内外秋播面积1 061.8万亩, 1993—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2 805.05万亩,增产小麦8.42亿千克,新增产值11.78亿元。其中1995— 1997年3年累计推广面积2 452.25万亩,增产小麦7.36亿千克,新增产值10.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