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3于1986年用龙特浦A与明恢63配组而成。其亲本来源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3年用野败不育系V41A与龙特浦品种进行转育经6代回交育成的龙特浦不育系,恢复系是明恢 63。该组合1987年晚季参加本所品比亩产541.25千克,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10.88%,名列第一; 1989年参加华南四省晚稻区试,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9.46%,名列第一;同年参加福建省晚杂优“明恢63系列组合”区试名居榜首。1993、1994年先后获得福建、广西、江苏3个省、自治区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证书。该组合有以下特点:①产量高:特优63表现优势强,穗大,粒大,结实率高,产量高,一般亩产500~600千克,高产达700千克以上;②好制种:一般亩产200~250千克,高达300千克以上,比汕优63制种增产50~75千克;③米质好:经中国水稻所的米质分析,精米率 73.6%,长宽比2.5,垩白度16.12%,透明度1级,糊化温度(碱值),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 24.1%,蛋白质6.7%;④抗逆性强: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属中抗稻瘟病;⑤再生能力强:再生稻成穗多,穗头大,产量高,又早熟2~8天。该组合几年来已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2 9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26.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