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研究结果如下:
(1)在我国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大作物不同生态区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危害和演替趋势及原因;演替周期5~10年。完成了矮蕊姑、雨久花、野芥菜、反枝苋、马唐、罔草、荞麦蔓等7种重要杂草发生规律与防除技术研究,为农田草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开发成功一次性化学除草技术。研制出10种复配除草剂,并完成其应用技术研究。稻田有稻草畏、新草畏、禾阔净等;麦田有麦草光、麦草枯、麦田清等;玉米田有乙阿合剂、玉农乐牛莠去净;棉田有棉草光;大豆田有豆乙合剂、普施特十赛克津等。除草效果90%~95%;一次施药,作物全生育期无草害;作物安全,增产显著;使用简便,省工,使我国化学除草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筛选出新除草剂有骠马、SL—950、豆磺隆、DE—498、NC322、140等8种,并改进了使用技术。
(3)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增强作物竞争性,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降低除草剂用量20%以上。
(4)测定了稻无草、稻草畏、麦草光、阿特拉津、普施特、豆磺隆、氟乐灵等使用后,在土壤中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动态,为避免后茬作物受药害提出了对策措施。
(5)在8个省(直辖市)20个基点,完成防治示范45.03万亩;并辐射推广面积3 259.06万亩。合计增产粮、豆、棉9.07亿千克,节省除草用工5 310.43万个,新增产值11.76亿元,投资与经济效荒比 1:7.3。该成果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