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导致中国番茄连年大面积减产的重要原因,针对番茄病毒病主要种类、株系、抗病材料及抗病品种等缺乏系统研究,从1983年起,通过全国10余个单位、40余人、13年的协作攻关,在中国首次鉴定出各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是TMV、CMV、PVX及PVY,尤以前两种更为重要;率先明确番茄上TMV存在4个基因型株系及在各省的发生率,其中以。株系和1株系是优势株系;创建了为番茄抗CMV育种需要的番茄CMV鉴别寄主谱和CMV株系鉴定方法,将CMV划分为重花叶、轻花叶、黄色花叶和坏死株系,重花叶株系是各省的优势株系;研制出一套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番茄苗期对TMV和CMV等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已在番茄抗病育种中广泛应用;先后从5 000余份番茄材料中筛选出高抗或免疫TMV材料58份;抗TMV材料205份;中抗CMV材料30份,并利用这些抗源育成抗病新品种32个,到1996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番茄面积的7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1985—1996年累计推广面积2 638万亩,增产2 123.59万吨,新增产值69.5亿元,社会与经济效益极为显著。还针对番茄缺乏可供利用的抗CMV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CMV外壳蛋白基因和CMV卫星RNA基因分别导入番茄优良品种中,经多代选择,创造出8805R4—1—1—1,8805R4—1—2—1和94—4三个新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