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模式及实验区建设效果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模式及实验区建设效果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17    点击量:

    该项成果为峁状丘陵沟壑区提出了土地利用,农林牧合理布局、配比的模式以及发展规模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等,为同类地区进行开发治理的规划、调整,提供了较简便、可行、投资少的方案。该模式要求在本地区每平方公里100~150人的密度下,约用25%的工地面积,在20度以下坡、沟地建造基本农田,采用增施肥料、选用良种、合理作物布局及早农耕作技术体系,人均可保证粮食生产400~ 500千克,从而退耕所有坡地。35度以下退耕地种苜蓿等豆科牧草,或营造经济果木,35度以上坡地造林,45度以上种植抗旱保土灌木林。退耕同时,首先发展草食性家畜。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更换经济效益更好的家畜品种,使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超过坡地粮食作物的效益,经过这样的土地利用的调整,林、草多年生植被面积可达50%以上,经济效益可增加1倍左右,水保效益可达50%左右。通过泉家沟实验区的6年调整实践,粮用地退耕了43.0%,而粮食单产、总产仍大幅度提高,在人口有9%的增长情况下,人均500千克粮食,林、草面积达到总土地面积50%,人均收入增加了1.5倍。每千米2投资仅21 557元,6年内投入产出比为1:3.7,泥沙减少45.0%,土壤肥力提高40%,生态与经济生产进入良性循环。在林草、畜牧业、副业等进一步发展情况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