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优势,采用“三系”方法,培育杂交水稻。本项目,利用矮秆野生稻天然不育株,通过细胞核置换的方法,开拓了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新质源,即“矮败’’型细胞质。协青早A,米质优。由此配出的协优组合,米质属上等,部分组合达到国际市场标准。协青早A;抗性强。由此配出的组合,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其保持系,采用不同生态型早籼与晚籼杂交,人工制保,改造我国籼型保持系,育成了协青早保持系。其恢复系,采用测交筛选,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64,具有明显的优势。1985年在全省协优64试种1 000多亩,1986年推广4万多亩,制种1万亩,繁殖不育系8.4万千克,占全省不育系总产量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