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我国西半部地区黏虫常发世代虫源及预测预报技术

我国西半部地区黏虫常发世代虫源及预测预报技术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11    点击量:

    (1)研究明确了西北、西南地区的黏虫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发生世代数、虫态历期及发生为害时期,绘出了黏虫发生世代区划,指出上述地区均为二代黏虫常发区。并明确了黏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气候、农业、天敌等因子的关系,提高了预测预报的技术与理论水平。
    (2)全面调查分析了黏虫在我国西半部地区的越冬习性与规律,进一步证实甘肃文县以北地区黏虫不能越冬,此与东部地区黏虫越冬北界(1月0℃等温线或北纬33度线)基本一致。在南方除1代地区和2、 3代的高山地区黏虫不能越冬外,其他发生区均有黏虫以幼虫和蛹态越冬。贵州、四川省除高寒山区全年发生2—3代区外,均有少数黏虫越冬。
    (3)通过广泛调查与大规模成虫标记回收试验,探明了我国西部地区黏虫的迁飞规律。1978—1980年分别在8个省16个地点标放成虫250余万头,在不同地区收到了确认的标记成虫40头。例如1978— 197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一代发生区河南郾城标放的成虫,分别在陕西武功,甘肃甘谷、定西、天水,四川金阳、绵竹,贵州安龙及辽宁沈阳等地收到,回收地点与标放地点的直线距离为540~1 280千米左右;8月上中旬在甘肃临洮标放的二代成虫。分别在甘肃陇西、陕西西乡、咸阳,河北武安,云南西畴及辽宁凌源等地收到。标记两地直线距离为近80千米,远者达1 340及1 480千米。研究结果表明:①西北、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均属二代黏虫常发区外,其虫源都来自江淮流域一代黏虫常发区,华北三代黏虫的虫源,除来自东北地区外,也可来自西北地区。②黏虫迁飞并无特定方向,主要顺气流运转。迁至各地的蛾量常与气流方向及其强弱有关。③根据我国气候的特点,全年第一、二次迁飞,主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迁飞,第三、四次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或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回迁。④根据对黏虫迁飞规律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昆虫迁飞的概念。⑤西部地区迁飞规律己在测报上推广应用,结果比较准确,对指导防治起到很大作用,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⑥鉴于西北、西南和东北各地二代黏虫的虫源主要来自江淮地区,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越冬代与江淮流域一代黏虫的综合防治,控制其种群数量的重要意义,为黏虫综合防治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