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四川省杂交稻制种高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四川省杂交稻制种高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06    点击量:

    (1)制种技术研究推动技术进行,带来产量大提高。四川省杂交稻制种始于1975年。1977年制种亩产量只有10多千克。为此,省种子公司组织全省有关科技人员开展了制种技术的研究。四川省制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解决了制种技术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的花期相遇不好,异交结实环境不良,母本穗数严重不足的问题,使1979年全省1.49万公顷平均亩产48千克,并于1980年达到 65.5千克;第二阶段是1979年以后到现在,主攻方向是提高结实率。研究攻破了杂交制种异交结实率低的难关,较多地增加了母本的结实粒数。1983年全省制种1.65万公顷,亩产量达到105.25千克,最高达到198.25千克。
    (2)制种技术研究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内外的影响。制种技术研究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制种母本、父本单产提高和制种成本的降低,1979年到1983年3项合计经济效益约为9 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促进杂交稻扩大面积增产和节省制种用地增加社会产量,推算7亿元左右。几年来,通过发表文章、作报告、出版书籍、接待参观等为全国提供了制种技术经验。
    1982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独立主席、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和副所长维加到四川省参观访问,对制种高产片和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制种研究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年10月,国际水稻所派出3位研究人员到四川学习。
    今后制种技术继续研究的方向是:探讨继续增加母本有效穗的可能性,通过改进“九二○”施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结实率,研究进一步简化制种技术的可能性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