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分别研究用0.7毫米和1.0亳米小孔径喷头片代替1.3毫米小孔径喷头片进行低容量喷雾法以后,1981年开始,在河北等省进行多点示范,并自198g年起,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举办施药新技术讲习班,至1984年已举办4期,共培训150人次。各省地相继举办训练班或现场会,传授使用低容量喷雾技术,仅山东一省就举办县以上各种训练班354次,培训39 0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50多万份,有力地推动了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
各地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发展了此项技术的具体内容。例如,山东省对适应于低容量喷雾的药剂品种进行了筛选,扩大了应用范围。浙江省总结出“三个一”的喷雾法,即用1毫米孔径的喷头片,一亩地喷一药箱水,易记易行,便于群众掌握。
在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后,收到如下经济效益:
①省工,大面积使用手动喷雾器进行低容量喷雾,工效为常规喷雾法的4倍以上。按全国推广400万公顷计,最少可节省2 770万个工,按一工一元计,合2 770万元;②省药,一般可比常量喷雾节省20%左右的药剂,每公顷按节省1.5元计,400万公顷可节约600万元;③防治及时,由于工效提高,有利于适时防治;④由于此项技术用水少,在丘陵山区和干旱缺水地区推广,经济效益更高。近年推广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例如,湖北省1983年13.3万公顷,1984年27.3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