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水稻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

水稻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4-06    点击量:

    该项目从云南引进的粳稻种质K52作母本,采用“粳/籼/籼”复合杂交创制出了新的粳稻不育胞质 ---K型不育胞质,并根据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原理,实现了三系配套,育成了具有粳质籼核的系列K型不育系和K型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
    K型不育胞质与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来源于野生稻的W型不育胞质和来源于籼稻的D型不育胞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K型不育胞质的遗传表现和遗传基础具有异质性。体现在3种不育胞质对杂交稻和不育系的胞质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性,同时,3种不育胞之间的小穗育性基因效应、育性基因、过氧化物同工酶、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也都存在差异;②K型不育胞质对杂交稻产量组分具有加性促进作用,对产量性状的胞质负效应小于W型不育胞质和D型不育胞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产量水平;③K型不育胞质对增加杂交稻籽粒长宽比、降低杂交稻的垩白米率和垩白面积的效应明显优于W型不育胞质;④ K型胞质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和午前花累计率等异交习性较好,从而可有效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性。
    目前已运用K型不育胞质育成了Kt2A、K青A、K17A、K18A等K型不育系应用于生产,表现出高配合力、高异交率。并组配出了15个早稻、中籼早熟、中籼中熟、中籼迟熟等各种熟期的高产、优质、抗病的K型杂交组合,先后通过了全国或省级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在南方稻区10余千省、直辖市累计种植5 000多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