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是继野败型杂交稻(属种间杂交)育成后的又一次重大进展,1965年该项目用来自西非的晚籼品种Gambiakakokum与我国早籼良种矮脚南特号杂交后出现的高不育株系G11,再经系列复合杂交,选择保持不育的遗传型连续回交,于1974年育成冈朝阳1号A等系列冈型不育系。并组配出冈朝23等系列冈型优良组合。继之又以相似方法,育成了D型不育系和D型杂交稻,为水稻三系育种开拓一条新的途径。在冈、D型杂交水稻成功经验的影响带动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等单位也运用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不育系的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育成了R—32A、优lA、二汕11A、八汕A等不育系,投人大面积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运用野败单一细胞质潜在的危险性。由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育成的雄不育系,和野败型不育系相比,一般可恢复性较好,恢复谱较广,容易实现三系配套,细胞质负效作用轻,所配杂种优势强,结实率高,产量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和超过当前世界最优秀的野败型杂交稻,推广面积正在日益扩大,迄至1987年,冈、D型杂交稻已累计推广2 335万亩,增产稻谷18.36亿千克,1988年冈、D型杂交稻的推广面积约1 681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