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及合成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及合成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6-03-30    点击量:

    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大害虫。昆虫学家误认为我国玉米螟是欧洲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 Hubnor),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已为Klun等鉴定。但此种性信息素在我国却无生物活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曾推测出我国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此种化合物在田间也未表现生物活性。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以广东阳山县的玉米螟为材料,首次用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的单离子检测法来鉴定昆虫性信息素完全未知结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世界上第一个鉴定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为顺及反式的12—十四烯醇乙酸酯,其顺反式化合物为47:53,为验证我国广为分布的玉米螟是亚洲玉米螟提供了新的手段。
    江苏省金坛激素研究所研究出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合成路线。该路线具有步骤短、得率高、反应条件平稳、工艺操作简便等优点。且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易于扩大生产。该所研制成了宜于在田间长期使用的剂型,自1980年开始向全国各地农业及植保单位提供样品。从1980年以来,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于确定我国玉米螟的优势种;用于虫情的预测预报;作为高效无毒农药用于防治玉米螟虫,效果不亚于化学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