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新1号品种是1958年用美国的火玛×B355—44杂交组合中选出的无性系374—128为母本,引自波兰的疫不加(Epoka)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1967年审定推广,1984年定为国家级品种。
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多,繁茂性强,花冠淡紫,块茎椭圆形,大而整齐,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大中薯比率80%,商品率高,淀粉含量13%,生育期120天,属中熟品种。高抗环腐病,高抗重型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对轻型花叶病毒病、奥古巴花叶病毒病、茎杂色病毒病都有较强的抗病力,感染纺锤瑰茎类病毒病、晚疫病轻,耐贮藏,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该品种在黑龙江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男爵增产51.6%,比波兰2号(Evevest)和米粒(Mira)品种增产20%~40%。在中美食用品种对比试验中,比北美洲主栽品种麻皮布尔班克(Russet Burbauk)增产34.6%,比另一新推广的品种努克塞克(Nucksak)增产77%。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从1968年至1983年在全国其他12个省、直辖市累计种植面积达2 000万亩,增产鲜薯400万吨,创造价值3.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