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系农业部“七五”重点科研课题,5年的合作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品质性状的遗传理论方面,提出了3N乳性状的遗传模型,以及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双亲本交配、双列杂交和三重测交的原理、方法和相应的统计程序,初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外数量遗传学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这些模型和方法,已经过实践的验证,并获得国际上同行专家的公认和赞扬;②明确了一些重要的品质性状,如对稻米食用品质起主要作用的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面粉烘烤品质起决定作用的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沉淀值均与籽粒产量无关或无明显相关。这为同时改良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③对水稻、小麦、玉米的一些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正确的遗传分析,明确了水稻染色体加倍对稻米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及遗传特点。这些研究丰富了品质性状的遗传理论,并为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指导;④建立了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玉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进行单粒分析的简易测定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些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研究中的品质鉴定提供了较为可靠而实用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