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开始在渔轮上进行冷海水保鲜试验。之后,福建省厦门市水产科学实验站、厦门渔捞公社于1973年,广东省水产研究所、汕头市水产公司于1974年相继在围网机帆渔船上进行冷海水保鲜试验,证明把捕捞的水产品,浸渍在机械冷却后的海水(或者掺入部分碎冰)中,使鱼虾类快速冷却,再由冷冻机供冷,保持鱼体温度在-1~0℃,是一种较好的保鲜方法。对鲐、鲹、沙丁鱼、鮀鲣、脂眼鲱、带鱼、大黄鱼、梭子蟹、对虾等进行冷海水保鲜,都有好的保鲜效果。鱼类保鲜期可达11~12天,抵冰藏法延长5天;80%的鱼虾达到鲜销一级标准。
冷海水保鲜装置,主要有水密隔热鱼舱、制冷机组(氨制冷机或氟里昂制冷机)、海水冷却器(蒸发器)、鱼舱冷排管,海水泵、管路、海水过滤器、控制器和安全装置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保鲜成本比冰藏便宜30%~40%。
上海用此法保鲜围网渔获物,鲜销级保鲜期可达10~12天,且鲜鱼质量好,肉硬直,肉质细结,外表整洁,几乎无冰伤痕。福建、广东两省用此法使机帆渔船的鱼货在海上保鲜期超过7天,一级品达 80%以上,可满足一个航次所需的时间。根据试验数据,上海已经设计建造了净装渔获物200吨的冷海水冷藏运输船,在生产中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