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从分子水平、生理水平、群体水平首次对我国特有地方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的优良种质特性——高繁殖力、常年发情和肉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筛选出影响小尾寒羊窝产羔数约0.5只的分子标记8个(微卫星OarAE101、BM1329和BMS2508以及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骨骼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对小尾寒羊7个微卫星的9个克隆测序获得的DNA序列已被美国GenBank收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多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家系存在mtDNA父系遗传现象;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湖羊与多赛特羊、萨福克羊、夏洛来羊之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测定了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细毛羊全年各月份血浆中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浓度,阐明了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的内分泌机理;阐明了不同年龄和不同解剖部位对小尾寒羊肉品的影响。共发表了19篇学术论文,在学术上有所突破。该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结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