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残留的研究,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提供依据,
浙江农业大学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合成76AS—稻脚青,35S—甲胺磷,35S—杀螟松,14C—六六六,35S—异稻瘟净,35S—杀螟腈,32P—敌百虫,14C—杀虫脒,35S—螟铃畏等农药。应用标记农药在水稻、甘薯、桑树、白术、白菜、油菜、梨、苹果等作物上的吸收运转,研究农药不同施用时期、次数、数量和不同剂型与残留关系以及研究农药在土壤中吸附、转移、消失和分解规律。应用仪器分析方法开展有机汞、有机砷、有机氯、有机磷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共22种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及消失动态方面的研究。
应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检测了17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了土壤中六六六、二二三和水稻的稻谷、植株、叶中杀虫脒、异瘟净的残留量。探索出乐果在叶菜、豆类、瓜果、柑橘、梨、土壤、水中的残留量测定方法及敌百虫在口十菜、柑橘中的残留量测定方法。
(2)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治和利用。根据轻工部下达任务该校和杭州皮革厂、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协作,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示踪法和中子活化技术,探明了铬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规律;调查研究了磷肥厂“三废”中氟化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并研究造纸厂及农药厂废水对农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3)树木对二氧化硫气体的抗性和净化能力的初步研究,选择80多种树种进行离体枝条水培熏气试验和干叶含硫量分析,并研究抗性与pH关系。
该项研究为全国第一批农药安全使用试行标准提供了部分依据。应用同位素示踪合成10余种标记农药,为我国农药残留研究提供新途径,并填补了这方面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