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世界屋脊冬小麦创高产

世界屋脊冬小麦创高产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5-04-08    点击量:

  (1)把好播种关,争取全苗壮苗。干早、寒冷、风沙大、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是播后大量死苗的原因。采取播前深耕(18厘米)细耙,施足底肥(亩施菜饼150千克,尿素5千克,土杂肥2500克),适时播种(9月10日前后为宜),增大播量(每亩16千克),及时浇分蘖水等措施,每亩可保苗20万株,每株有2~4个分蘖。苗全、苗壮,有利越冬。
    (2)把好冬灌关,安全越冬。冬灌是越冬保苗的重要措施。冬灌的适宜时间是11月10日左右,最迟不宜超过11月15日。灌后10~15天,浅耕保墒。但冬灌要灌匀、灌透,切忌漫灌积水,造成死苗。
    (3)把好返青、抽穗关,及时浇水、追肥。返青后,如仍有死苗、断垄情况,应在4月下旬以前移栽补苗,以争取移栽苗的分蘖成穗率。
    从返青到拔节孕穗阶段是决定穗数、粒数,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要适时灌水、追肥。返青水一般以在4月上旬为宜,结合返青水,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灌水后,适时松土,以利保墒,提高地温。由于 5月10日以后的分蘖难以成穗,因此追肥、浇水等措施要在5月上旬以前,分期进行,以促进分蘖、孕穗。根据1975年的调查,返青后保有11万苗,5月底保有70万茎、35.9万穗,6月中旬,叶面积系数达7.1,就可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后期管理,确保高产。从7月5日抽穗到10月5日成熟,这一阶段,要保持水、肥的充足供应,促使穗大、粒多、粒重,确保增产。
    江孜县农试场所在地海拔4 040米,年平均温度4.7℃,年降水量为295.8毫米,风沙大,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有80多天,气候干燥,常年蒸发量比降水量大8.7倍,自然条件差。该场1972年开始试种冬小麦,由于攻克了越冬保苗和高产栽培技术关。因此,连续夺得了冬小麦高产。1974年,1.1亩,亩产 654.2千克;1975年,1.77亩,亩产805.6千克;1977年,1.32亩,亩产836.5千克。证明高海拔地区能种植冬小麦,而且增产潜力很大,有力地推动全县、全区冬小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