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棉红铃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全国发生分布区划及防治途径的研究

棉红铃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全国发生分布区划及防治途径的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5-04-08    点击量:

  对红铃虫各期虫态发育和温湿度关系、成虫交配产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食料种类对群体繁殖的影响,以及越冬幼虫对冬季低温的抵抗能力等作了系统研究。得出:红铃虫种群繁殖的有效温区为20~ 35℃,相对湿度为50%~100%;越冬幼虫抗寒限度为绝对低温-16℃及冬季一个月平均温度-5℃;棉铃形成的日寸间和数量是导致田间红铃虫数量激增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虫口基数与种群繁殖数量有密切关系。以这些基本资料为依据,分析我国红铃虫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划分为4个发生类型区和检疫区,提出不同发生类型区控制红铃虫危害的途径,分别采用利用自然低温或防治越冬幼虫以控制发生基数,配合田间以使用滴滴涕为主的防治方法,同时找出棉籽大量调运时用溴甲烷消灭棉籽内红铃虫的检疫灭虫方法。
    本项研究对国内红铃虫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为解决我国红铃虫的检疫和防治问题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