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云茶是1962年自福云58型有性群体(即母本“福鼎大白茶”与父本“云南大叶种”于1958年自然杂交一代有性群体)中选育而成。各品系中以福云7号、8号、23号表现较突出,于1968年开始推广试种。
(1)福云7号
树高2~3米,分枝稍疏,属半乔木状。叶水平略向上着生,属大叶种。二足龄幼树,叶长13.3厘米,宽5.3厘米,叶面平展,色淡绿.栅状组织单层。育芽能力强,嫩芽梢肥壮;色黄绿,多白毫,标准芽梢(一芽三叶,下同),平均叶长10.5厘米,重0.95克;属早芽偏迟种;全年可采期约7个月;抗寒、抗早力均强。产量高。幼树青年期5年平均,亩产标准嫩梢(一芽2、3叶,下同)866.1千克,比母本(“福鼎大白茶”,下同)增产42.7%;七足龄亩产1 499.1千克,高于母本54.2%。鲜叶 (标准芽梢,下同)含单宁24.6%,水浸出物44.3%。制红、绿茶品质均佳。
(2)福云8号
树高2~3米,分枝较密,属半乔木状。叶水平略下垂着生,属大叶种。二足龄幼树,叶长12.5厘米,宽5.3厘米,叶面平展,色浓绿,栅状组织单层。育芽能力强,嫩芽梢肥壮,色淡绿,多白毫;标准芽梢平均长8.3厘米,重0.63克;属早芽种;全年可采期7个多月,抗寒、耐旱能力较差。幼树青年期5年平均,亩产973.9千克, 比母本增产60.5%,七足龄年亩产1412千克,高于母本 45.3%;鲜叶含单宁22.4%,水浸出物41.14%,品质佳。
(3)福云23
树高2~3米,分枝尚密,属半乔木状。叶水平略下重着生,属大叶种。二足龄幼树,叶长12.3厘米,宽4.7厘米;叶面平展,色淡绿,栅状组织单层。嫩芽梢淡绿肥壮,多白毫,标准芽梢平均长12.7厘米,重0.8克;属早芽种;全年可采期7个月左右;耐热旱,但抗寒力较弱。幼树青年期,年亩产884千克,比母本增产40.9%,七足龄年亩产1 495千克,高于母本55.6%;鲜叶含单宁23.5%,水浸出物43.18%,品质尚良好。
福云杂交新品种从1966年冬至1976年底已先后向全国10个产茶省、160多个试种点提供1000多万株无性茶苗。据不完全统计,茶区自行繁殖推广达5000万~6000万株,种植面积达5万~6万亩以上。其中福云7号已列为全国名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