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棉6号是1961年从“岱字棉15”的自然变异株系10852中系统选育而成。其特点是苗期生长势强,苗病轻,易全苗,株型紧凑,茎枝粗壮,节密,茎秆紫红色,茸毛少,八节左右始生果枝,果枝第一节较短,分枝匀称,根系发达。各期长势稳健,较耐旱涝,需肥量较一般品种少,适应性较强,结铃比较集中,中上部结铃较多,单铃籽棉重6克左右,铃卵圆形,多为五室,种子灰黑色,短绒少。籽指11~12克,衣指7.5克:绒长30毫米,细度5 700米/克,单纤维强度4.46克,断裂长度25千米,平均衣分40%左右。
    1964、1965年品系比较试验,平均籽棉比“岱字棉15”增产9.91%,皮棉增产20%。1966~1975年10年14次试验,平均籽棉比推广品种“鄂光棉”增产9.7%,皮棉增产13.37%。1975年参加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皮棉比“鄂光棉”增产10%,比中游试区各供试品种显著增产。各地试种,亩产皮棉一般75~100千克,高产田125~150千克。
    鄂棉6号从1967年开始在湖北省主要棉区试种以后,表现突出,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欢迎,全省推广面积250多万亩。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等省都有引种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