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邯3号:1961年从“帝国棉”天然杂交后代中多次连续选择育成。生育期135天。铃椭圆形, 4.5~5克,吐絮畅,霜前花80%,绒长27~29毫米,细度5 390米/克,耐盐碱。1965~1966年试验,皮棉比“岱福棉”增产15.2%;1967~1970年试验,比“徐州1818”增产8.7%。
  冀邯5号:1966~1970年从“帝国棉”天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择育成。生育期140天。发芽快,易育苗,结铃性强而集中。铃卵圆形,重4~5克,吐絮畅。纤维长度28.6毫米,细度5790米/克。 1968~1970年试验,皮棉比“徐州1818”增产15.1%;1973~1977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皮棉比对照增产12.0%。
    冀邯3号适合冀南地区种植,全国有13省、直辖市引种试验和示范,目前河北省推广110.3万亩。冀邯5号经全国黄河流域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12%,适合冀中南地区种植。目前邯郸、石家庄两地区推广80多万亩,外省有少量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