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新1号。1958年用374-128做母本,用“波一”做父本,杂交育出了克新1号。其主要特点是:块茎大而整齐,晚疫病轻,抗退化,抗环腐病,丰产性好,耐贮藏。生育期115~120天,在结薯期块茎膨大快而早。人工接种病毒鉴定,对重型花叶Y-病毒(PYV)具有过敏抗性,叶片只形成坏死枯斑;对卷叶病毒极度过敏,可自然淘汰;抗S-病毒。人工接种环腐病原菌,具有高抗特性。淀粉含量为 13%~14%。经1966~1967年两年在黑龙江省30个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648.3千克,增产51.7%。目前在省内种植面积已达280万亩。
(2)克新4号。1964年用“白头翁×卡它丁”,培育出克新4号。生育期100天(由出苗到成熟仅80天)。1965~1968年4年试验,平均亩产1 482千克,比原有早熟种“男爵”增产68.3%。目前黑龙江省推广面积已达5万多亩。
克新1号是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1977年推广面积达280万亩,占全省马铃薯面积的70%。该品种具有块茎膨大早而快和抗Y-病毒等特性,适合复种和夏播留种,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克新4号具有早熟高产和休眠期短的特点,适于两季作或套种,深受群众的欢迎。在辽宁、吉林、河南等省多用于复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