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10号。1958年以“华北672×辛石麦”作母本,“苏联早熟1号×华北672”作父本杂交,于1965年育成。该品种冬性,中熟偏早,白粒,千粒重36~37克,品质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中等偏矮,较抗倒伏。对条锈病表现轻染至中抗(不抗条锈病生理小种19号和叶锈病)。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麦田和中等旱地表现稳产高产,一般亩产200~350千克,最高达500千克。
    (2)北京8号。1955年以“碧蚂4号”为母本,“早洋麦”为父本杂交,于1963年育成。该品种冬性,早熟,白粒,千粒重35~36克,品质好,抗寒性、分蘖力、成穗串等属中等偏上。株高中等偏高。对条锈病生理小种1、2、8、10、13号表现免疫至高抗,但不抗17号。易染叶锈病,但灌浆早,影响很小。耐瘠薄,适宜中等肥力的麦田栽培。
    北京10号推广面积在8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及北京郊区,表现稳产高产,是晋中、晋南、晋东南地区及河北保定地区的当家品种。
    北京8号,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等省种植面积共达1000万亩以上。但1972年前后,条锈病生理小种17号上升为优势小种后,栽培面积迅速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