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是将普通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远缘杂交,对杂种细胞染色体进行人工诱发加倍而成的新型禾谷类植物。它兼具小麦的面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小穗多花(粒)的特性和黑麦的小穗数多(穗大)、抗逆性强、抗病、适应性广的优点。
    从1951年开始,经过选育小黑麦属间杂交种、杂种染色体加倍产生小黑麦原种(品系)以及小黑麦品系间杂交后代选择三个阶段,突破了结实率低、饱满度差两个关键问题。主要成果有四个方面:①在制种技术上解决了小麦、黑麦难于杂交的困难,并总结了小黑麦杂种染色体加倍诱变成功率高的办法;②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诱发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有机汞制剂—一“富民农”来代替昂贵的秋水仙碱;③证明了小黑麦结实率、饱满度可以通过小黑麦品系间杂交和对杂种后代严格选择的累积效应而得到很大改善乃至达到正常;④选获了90多个小黑麦优良品系。其结实率达到85%。饱满度达到三级或二级(接近正常冬小麦水平),蛋白质含量达到15%~18%。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有小黑麦1号、2号、3号、4号、13号、38号、 52号、69号。新麦4号、5号、6号,开始小面积推广。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育成,在生物学遗传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它证明了新物种是可以人工合成的。运用这个原理,就有可能使小麦这个六倍体作物在物种进化上用比自然进化不知短多少倍的时间向前发展。同时,在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育成当中,也证明了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是可以人工创造的。
    我国适种小黑麦的高寒瘠薄地区有2000多万亩,以前大都种植黑麦、燕麦、荞麦等作物,亩产几十斤到百十来斤。从1970年初次试种小黑麦以来,到1976年播种面积已达15万亩,平均单产比小麦增长30%。有的每亩达100~150千克,高的达250~300千克,比其他麦类更高。同时产草量高、秸秆是牲口的好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