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光照制种技术:
(1)建苗床培育壮苗。建立地上式或半地上式苗床;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一般 4月下旬播种,每平方尺留苗40株左右,每亩定苗4万~5万株;限量灌水,以防徒长。要力争一次播种、一次全苗,便于接受光周期诱导而同期现蕾。
(2)短光照处理促早发。麻苗长出4~5片真叶时,就地取材,以黑色塑料薄膜、草席、油毡等不透光的覆盖物,于每日下午5时至次日晨7时严密遮光,其余10小时见光。连续处理35~40天,当有10%的麻株开花时结束。
(3)打顶抹杈夺高产。在短光照处理结束15天左右,麻株上已存有10~12个花蕾时打顶,并结合抹掉腋芽,一般抹杈3~4次,每次相隔7天左左,可以减少花蕾脱落。8月份收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4)采取分期播种、分期处理的办法,不仅1年内可制种2次,而且可充分利用覆盖物,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1976—1977年在山东省多点试种,一般每亩产种子50千克以上,最高为182.5千克。种子质量好,千粒重30克左右,发芽率90%以上,种到大田仍保持“南麻北种”的增产特点。据8个点试验结果,其中有6个点表现增产。
红麻是短日照植物,南麻北种,一般可增产2~3成。但“南麻”在北方不能留种。
红麻短光照制种试验成功,为北方麻区自力更生、就地留种闯出一条新路。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大面积生产留种在我国是首次。1977年山东短光照制种面积已有500多亩。安徽、河南、江苏、四川、陕西等省也开始推广这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