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Sun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成果推介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4-12-01    点击量:

  (1)1965年开始白菜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1—1976年选育成不育率稳定在95%以上的“阿油A”不育系,三系基本配套。1974年秋选出“白杂1号”(阿油A×白恢1号)和“白杂2号”(阿油Ax白恢2号)两个组合,1975年在青海试验,“白杂1号”比亲本对照增产72.8%,1976年在成都试验,“白杂2号”比对照增产40.7%,1977年在绵竹试验,“白杂2号”比对照增产37.1%。
    “白杂1号”株高159厘米,全株总果数400个左右,每果20.3粒,千粒重2.12克;生育期180天左右;根系发达,茎秆坚硬,抗旱、抗倒力强。“白杂2号”性状基本与“白杂1号”相似。
    (2)于1972年开始,用白菜型和甘蓝型种间杂交和用60Co处理杂种后代的方法,创造出甘蓝型汕菜的自交不亲和类型,并选出完全和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211”、“219”、  “271”等。经过测交,已配出“211×华油8号”、“211×75—53”、“219×75—53”等优良组合。杂种优势明显,生长发育快,受冻后恢复能力强,分枝多,结荚密,一般比同熟期的推广品种增产30%以上,而且早熟,有利于油、稻、稻三熟制的推广。
    (3)于1971年开始,通过远缘杂交,天然不育株材料测交,获得了“白甘A”、“18118A”、“红甘A”、“6042A”等一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其中“6042A”(湘型)已基本稳定。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好恢复能力的“71—093”、“意大利油菜”等恢复系,首先在我国初步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不育的三系配套。
    “白杂1号”、“白杂2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正在四川省多点试验示范。甘蓝型油莱自交不亲和系杂种,1976年在湖北省及其他省多点试种2 000亩,培养效果良好。甘蓝型油菜三系已配套,1977年制种,将于1978年进行试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