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成果以节水为目标,以常规技术为基础,针对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技术改造,将水源工程、渠道工程、田间工程、井、站工程在灌区节水中的位次形成技术体系,统一按序有目标的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主要包括:
1.水源工程的更新改造
针对灌区泉池、机井、泵站和库塘工程的特点,进行了(1)加大水库的坝高增加调蓄库容;(2)改造、扩大坑塘容量,增加蓄水量;(3)调整井、站布局,扩大保浇面积;(4)对机井、泵站进行挖潜技术改造,提高整体效益。
2.灌溉渠道的更新改造
(1)灌溉渠系调整,取消灌溉面积小于200亩的支渠,适当增加干渠加农渠,从而缩短了原渠道长度的1/10左右,节省土地;(2)防渗渠道的更新改造,主要对干、支渠进行渠道防渗,每年可节水约40万m3;(3)改变渠道过水断面,将原设计的全长为统一的断面的干渠和支渠,改为上下两断,分别按全长和一半控制面积设计断面,可大量节省投资;(4)渠系建筑物的改造,将原粗笨壮型改为轻巧薄型;(5)将大于2.0m以上的探挖方明渠改为暗渠,既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清淤量,又方便了管理,节省了管理经费;(6)经过试验将过水断面小于1m2的现浇砼U型防渗渠道不留伸缩缝,提高施工程度25%左右,且每公里节省费用200多元。
3.改善与提高田间工程2.5万亩,使浇地速度(每昼夜浇地亩数)提高45%以上。
4.明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所有权、使用仅和管理权,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调动了灌区群管与专管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实现了对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5.节水工程改造的资金投入,采取国家出引导资金,地方和群众统筹的途径解决。
通过技术改造共恢复、完善和改造机井112眼,泵站43处,更新改造防渗渠道48km,配套渠系建筑1703件,改造水库二座,改善提高田间工程2.5万亩,增加可供水量800万m3,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40%,渠系水利用率提高1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8%~10%,节水25%,提高产量19%,群众收入增加29%以上,实践证明这种统一按序有目标的进行灌区技术改造是成功的。
该项成果在自流灌区、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和多种水源灌区均可用于解决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效益衰减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应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