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用于柑桔等经济作物灌溉的喷、微灌工程多建在平原或丘陵缓坡地带。对大坡度条件下建立喷、微灌工程,还没有见到有关资料和报导。我国目前已建的喷、微灌工程,北方多在平原区,南方多在丘陵缓坡地带。大坡度(40~60度)条件下的喷、微灌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选择这样的条件建立喷、微灌试点工程进行研究,对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工程和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三峡地区山高坡陡、土层薄、能源缺、经济落后等特点,选用自压式喷、微灌系统,考虑喷、微灌所需工作压力的不同,规范不同高程的调蓄水池和变管径设计。经研究,四川万县试点首先提出对中原12Y喷头竖管顺坡倾钭10~25度,来增大喷头抑射射程,减轻抑射时对地面的冲刷,从而提高喷洒质量,并用于生产,取得较好的效果。湖北兴山县试点首次采用喷灌支管垂直等高线的反常规布置方案,并用孔板消能,起到节省管材,保证喷头压力均匀的效果。四川涪陵市试点利用当地3处小水源,布置四处独立的微灌系统,采用滴灌、微喷灌为主,辅之毛管管灌等多种灌水方式,技术上合理可行,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兴山县试点1991年柑桔平均亩产达850kg,比不灌增产30%左右;万县试点平均亩产707kg,增产32%;涪陵试点亩产165kg,比1990年增产1倍,为振兴本乡经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果树长势好,枝长叶茂新稍多,裂果落果少,含糖量增高。试点起到示范作用,邻县、邻乡纷给向地、县水电局要求帮助建喷微灌工程。经济的发展,果园职工人数增加,缓和了部分就业矛盾。产品除供应内地外,有的还出口,为繁荣市场,增加外贸出口,做出了贡献。主试点的成功,为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开辟出一条新路。
该技术适宜三峡地区及丘陵山地的果树灌溉。对长江柑桔带的发展和丘陵山地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